首页    公众教育    成语典故话晋国(4)

成语典故话晋国(4)

成语典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语言精华。晋文化成语典故言简意赅、底蕴深厚,浓缩了先贤的智慧,凝结了古圣的心血,有力彰显了汉语言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它不仅是晋国历史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语言艺术宝库中极为璀璨的一页。经千年积淀、百代承传,晋文化成语典故已经成为我们借古鉴今、启智明心的光辉范本。

 

国无公族

【典源】 《左传·桓公二十三年》:“晋、桓庄之族偪,献公患之。士蒍曰:‘去富子,则群公子可谋也已。’公曰:‘尔试其事。’士蒍与群公子谋,谮富子而去之。”

【典故】公元前676年,即位仅两年的晋武公去世,其子诡诸即位,史称晋献公。

晋献公亲身经历过曲沃代翼的历史事件,意识到对自己造成威胁的不是别人,而是叔伯兄弟们。他认为,如果想要根绝类似事件发生,就得废公族,除去同宗族的叔伯兄弟。

他召见谋臣士蒍说:“现在曲沃桓叔、曲沃庄伯的后人势力强大到足以威胁公室,使我惴惴不安,怎么办?”士蒍说:“除掉为群公子谋划的富子,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献公说:“那你就为寡人办好这件事情吧!”
士蒍奉献公之命,运用谋略赶走富子,又在群公子中制造事端、散布谗言,使其彼此疑忌,相互攻击残杀,进行内耗,以便坐收渔翁之利。之后把群公子聚集到聚邑(地名),将他们一举歼灭,为献公除掉了心腹之患。从此以后,晋国成了春秋时期唯一没有公族的国家。   

【引申】 国无公族,消除了同姓公子对晋国公室的威胁,客观上为异姓人才脱颖而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些有才能的异姓卿大夫开始在晋国担任高级官吏,他们的到来,也为晋国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使晋国迅速强大,但也正是这些异姓卿大夫,最终导致了晋国的灭亡。

 

假虞灭虢

【典源】《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

【典故】虞国和虢国是晋国南面的两个诸侯国,早年,三国和睦相处,但到了虢公丑时,虢国曾几次兴兵侵犯晋国,与晋国结怨。公元前658年,日渐强盛的晋国准备攻打虢国。

足智多谋的晋国大夫荀息向晋献公谏言,让他将屈地产的宝马、垂棘产的美玉送给虞国国君,请求从虞国借道攻打虢国。献公听了有点舍不得,但荀息笑着说:“如果虞国国君接受了我们的宝马和美玉,肯借道给我们,让我们灭了虢国,没有了虢国的帮助,虞国迟早也是我们的,还发愁宝马美玉不回归国君您吗?我们的宝马美玉送给虞国国君,其实相当于寄美玉于外库,养宝马于外厩,只是权宜之计!”

晋献公说:“虞国有大夫宫之奇,他很精明。”荀息答复道:“宫之奇为人懦弱 ,也不是可以力谏的人,另外虞国国君特别贪图小便宜,未必会听宫之奇的。”

于是,晋献公派荀息带着千里马和美玉出使虞国。果然不出荀息所料,虞国国君不听宮之奇劝谏,高兴地接受了晋献公的礼物,答应借道给晋国。晋国这次借道,攻占了虢国的下阳城。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再次跟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虢国是虞国的天然屏障,虢国如果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虢国好比是嘴唇,我们虞国是牙齿,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但虞国国君依然不听劝谏,同意了晋国的要求。当年冬季,晋国灭了虢国,返回途中向虞国发起攻击,轻松灭掉了虞国。这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假虞灭虢。

【引申】假虞灭虢的故事引申出了“唇亡齿寒”这个成语,现在我们常用唇亡齿寒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这个故事还衍生出了顺手牵羊、垂棘之璧、屈产之乘、马齿徒增等成语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