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话晋国(6)
成语典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语言精华。晋文化成语典故言简意赅、底蕴深厚,浓缩了先贤的智慧,凝结了古圣的心血,有力彰显了汉语言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它不仅是晋国历史的生动写照,也是中华民族语言艺术宝库中极为璀璨的一页。经千年积淀、百代承传,晋文化成语典故已经成为我们借古鉴今、启智明心的光辉范本。
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
【典源】《左传·僖公十年》:晋侯杀里克以说。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
【典故】公元前651年,晋献公临终前将太子奚齐与夫人骊姬托付给大夫荀息。荀息表示将誓死保护奚齐,不会有负献公所托。
晋献公死后,里克劝荀息放弃扶持奚齐,但是荀息不肯让步,里克联合大夫丕郑将奚齐杀死于献公灵前。
为了遵守诺言,愚忠的荀息又立骊姬妹妹的孩子卓子为君,里克又果断杀死了卓子并鞭杀了骊姬,随后,无奈的荀息选择了自杀。
而此时,晋国宫廷最有资格继承君位的只有逃亡在外的公子重耳和夷吾了。于是,里克派人去狄国请重耳回国即位,但被重耳拒绝了。里克又派人去请公子夷吾,夷吾非常想登君位,他对里克承诺,一旦做了国君,就把汾阳一带百万亩田赏给里克。后来,夷吾又以晋国黄河以西五座城池献给秦国为条件,使秦穆公派出军队护送夷吾回国,当上了国君,史称晋惠公。
但是,即位后的晋惠公背信弃义,他对里克说:“哎呀,没有你,我是当不了国君的,但是你杀害了二位国君和一位大夫,做你的国君,我感到很害怕!”里克悲愤道:“我不杀他们,您能回来吗?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您想要杀我,还需要什么理由吗?我懂您的意思了!”说罢,里克拔剑自尽。
【引申】 里克这一死,为后世留下了“欲加之罪其无辞乎”的典故。后人又把它演绎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其含义是要加罪一个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幸灾乐祸
【典源】《左传·僖公十四年》:秦饥,使乞籴于晋,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
【典故】公元前647年,晋国遭受了严重的旱灾,赤地千里,饿殍遍野。无奈之下,晋惠公派使者到秦国去借粮。
秦国大夫百里奚说:“天灾流行,每个国家都会遇到,帮助邻国渡过灾荒,是国与国的相处之道,我们应该施以援手救助晋国。”于是秦国向晋国运送了大批粮食,帮助晋国渡过了灾荒难关。
正如百里奚所言,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在秦国借给晋国粮食的第二年,秦国也遇到了多年不见的旱灾。远亲不如近邻,于是,秦国派出使者向晋国借粮。晋惠公召集大臣们商量,有人主张借,也有人主张不借。主张借的人说:“去年晋国闹饥荒,秦国救济过我们,今年秦国饥荒求助,我们应该借粮给秦国,这是义不容辞的事,还商量什么?”反对的人主张以怨报德,说:“去年老天爷将晋国送给秦国,秦国不趁机夺取,反而借粮食给我们,其实是违背天意的。现在,老天又将秦国赐给晋国,晋国怎可违背天意?不如乘机攻打秦国。”晋惠公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主张出兵攻打秦国。纠结之际,大臣庆郑劝谏说:“秦国给过我们帮助,而我们却不念救助之恩,这叫做无亲;秦国遇到灾难,而我们却因此幸灾乐祸,这是不仁;贪财吝啬,不肯帮助别人是为不祥;趁火打劫还要夺取邻国,这是不义。无亲、不仁、不祥、不义,四德全失,您用什么来作为立国之本?”
【引申】后人把庆郑的这段话概括为“幸灾乐祸”,用以形容见到别人遭受灾祸反而高兴的行为。果然不出庆郑所料,一意孤行,丧失四德的晋惠公在与秦国交战时被秦军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