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研究    成语典故话晋国(9)

成语典故话晋国(9)

受飧(sūn)反(返)璧

【典源】《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重耳)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僖负羁)乃馈盘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返)璧。”

【典故】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到曹国,曹共公不予礼遇,但当他听说重耳肋骨与众不同时,便趁重耳洗澡时,在帘后偷窥。卫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对丈夫说:“我看晋公子是个贤人,他的随从也都是国相之才,众多贤才辅助重耳一人,重耳定能得到晋国政权,到那时,必会讨伐无礼之国,曹国首当其冲。您何不早一点表示自己与国君不一样呢?”于是,僖负羁命妻子做了美味佳肴,又在佳肴下藏了一块玉璧,命人送给重耳,重耳接受了佳肴却退还回玉璧,为后世留下了“受飧返璧”的佳话。

【引申】“受飧反(返)璧”,反映了晋公子重耳的高风亮节和高贵品质。

退避三舍

【典源】《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返)晋国,则以何报不穀(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馀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返)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囊糙,以与君周旋。”

【典故】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骊姬谗言,将太子申生杀死后,又派人去追杀公子重耳,重耳外出逃亡,颠沛流离。公元前640年,重耳一行到达了楚国,楚成王以国君之礼接待了他。

楚成王设宴招待重耳。酒宴上,楚成王突然问重耳:“公子要是能回晋国当上国君,打算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思索片刻后,道:“您贵为一国之君,美女珠宝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又是楚国所产。我实在不知道拿什么东西献给您。”

楚王听后,说:“公子过谦了。虽然话是这么说,可是你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了笑,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我真能回到晋国当上国君,我愿意与贵国交好。假如有一天,晋国和楚国不得已要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以报您的厚待之恩。”楚王听了这话厚,觉得很满意。

当日酒后,楚国大将子玉对楚王说:“大王如此厚待重耳,但他却出言不逊,请您让我杀掉他!”

楚成王说:“公子重耳品行高尚,在外流亡很久了,那些追随他的人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排的,楚国怎能违反天意呢?”

四年之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他励精图治,大力改革,使晋国国力大增。

公元前633年,晋国和楚国兵戎相见。重耳遵守诺言,当真命令军队向后退了九十里,驻扎在城濮。

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晋国害怕了,立即派兵追击。没想到,晋军趁机集中兵力,大破楚军,最后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引申】舍(shè)是古代的距离单位,一舍是三十里,三舍是九十里。“退避三舍”,原意指为了回避与对方的冲突,主动退让九十里,现在用来比喻主动让步,避免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