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周年线上成就展    晋国博物馆开馆十周年成就展——学术成就篇

晋国博物馆开馆十周年成就展——学术成就篇

风雨春秋路,

十年磨一剑。

2024

是一个平常又不平凡的年份,

朝气蓬勃的晋国博物馆

迎来了开馆十周年的重要时刻。

 

作为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而建立的全国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晋文化的遗址类博物馆。十年来,晋国博物馆始终以宣传、传承、研究晋文化为己任,活化利用文物资源,深挖文物文化底蕴,进行多种思路探索,不断提升学术研究水平,为讲好晋国故事,为举办人民群众愿意看、喜欢看的展览,为策划小朋友们积极参加的宣教活动打好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增强晋国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保驾护航!

十年,是一个阶段的总结,也是一个新的开始;

十年,是成长,是沉淀,也是升华;

让我们记得来路,奔向更好的未来......

 
 

一、崭然见头角

 
 

 

2014年国庆,阳光明媚,秋高气爽,晋国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了, 晋博人开始走上晋文化学术探索之路。
 

传道解惑  受益良多

 
开馆后,多次邀请晋文化专家学者来馆开展晋文化主题讲座,晋博人在一场一场讲座中逐渐对晋文化认识、熟悉起来,也加入到了讲述、研究、探索晋文化的队伍中。
2016年1月12日,邀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吉琨璋研究员来馆开展《天地之灵 华贵雍容——周代玉器赏析》专题讲座,详细介绍周代玉器尤其是晋侯墓地出土玉器的制作工艺、器型器类,以及古人赋予玉器的特殊意义。讲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场人员不仅感受到了中国玉器的精湛技艺及所具有的精神内涵,同时也惊叹于中国玉文化的博大精深。
2016年8月11日,邀请时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的孙庆伟教授来馆举办了《曲村随感》讲座。介绍了他学生时代在曲村实习的学习收获及趣事,以幽默轻松的语言,讲述了“曲村——天马”遗址发掘的经过以及取得的成果。现场人员认真听取了孙庆伟老师的分享,收获良多,感触颇深,对脚下的这片土地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触。
 
 

 

三人行 有我师

 
随着对晋文化的探索,2016年晋国博物馆举办了首届“晋博读书会”,晋博人走上讲台与大家分享他们所认识的晋侯墓地、晋国以及晋文化。
时任晋国博物馆馆长的孙永和同志分享了《晋国历史纲要》,孙馆长细致入微的讲述,将晋国六百年波澜历史,铺陈于大家面前,听者被深深吸引和感动,并对晋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制、思想等方面的发展演变有了清晰的认识。
时任物业管理部主任马瑞宁同志分享了《晋博安全知识》,内容分为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和自动扶梯安全注意事项等三个部分。通过学习,增强了听讲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他们的避险能力,为给游客的参观安全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
陈展保管部副主任宋宇鹏同志分享了《晋国公室的联姻》,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诸侯联姻的特点以及晋国公室与他国联姻的情况,内容翔实,主题鲜明,引发了现场人员对该主题的讨论。
 
 
 
物业管理部刘晶晶同志分享了《有趣的植物》,讲述了我们身边常见却不熟悉的一些植物的名称、特征及生存环境等内容,让我馆人员对馆内绿植有了初步的认识,激发了同志们对大自然、对生命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另外,公众服务部主任樊玲同志分享了《柳宗元〈晋问〉》、公众服务部王瑞同志分享了《从〈晋文公复国图〉看中西方绘画的差异》、陈展保管部袁莉芳同志分享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等等。
 
 
 
 
 
首届《晋博读书会》的成功举办,是一次对晋文化相关知识的大分享和大讨论,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同志们的知识构架,提高了同志们的工作热情,增进了职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和效果。
 

唯有耕耘   方有所获

 

经过两年多的坚持和努力,《解读晋国博物馆》正式出版了,这是一本晋博人关于晋国博物馆基础展览解读以及晋博人对晋文化相关问题探讨的一本书,它对于晋国博物馆的发展和晋文化的传承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晋博人还将对晋文化丰富而细微的见解,整理成科普论文或者学术文章发表在报纸、杂志及学术期刊上,构建了一个以曲村——天马遗址及晋侯墓地为核心的晋文化知识构架和学术体系。

 

二、多维齐发力

 
一春一秋一寒暑,在悄然流转的四季轮回中,晋国博物馆渐渐地褪去了稚嫩和青涩,锻炼出了一支有责任心、有执行力、业务素质过硬的队伍,摸索出了一套晋博模式的学术探索和传播之路!
 

晋文化研究室成立了!

 

为了更好地宣传、传承、研究晋文化,完善晋国博物馆业务职能需求,加强博物馆学术研究的水平,在馆领导的支持和县政府的批准下,2018年3月晋国博物馆晋文化研究室正式成立。自此,晋国博物馆有了专职学术研究部门和研究人员,晋国博物馆的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晋文化研究室召开《根在晋国》展览大纲文本讨论会,讨论会由晋国博物馆副馆长席为民同志主持,晋文化研究室成员参会。与会人员针对文本内容及展览表现形式,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晋文化研究室成员关于《漫话晋国》图书出版召开讨论会,针对图书的受众群体、内容选取、语言风格、配图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激烈的讨论。

 

“晋博讲堂”开讲了!

 

晋文化研究室成立后,策划了“晋博讲堂”知识分享系列讲座,在每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世界文化遗产日、国庆节等重要节日,及配合临时展览的展出,邀请文博考古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还有晋文化研究室成员亲自上阵,为大家献上文化饕餮大餐。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为了使更多的文化爱好者能够参与到讲座的分享中,采取了线下线上同步直播的形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迈出新步伐

晋文化研究室的成立,推动晋国博物馆学术研究和宣传迈出了新的步伐。在“5·18国际博物馆日”这个文博人展示风采的日子,晋文化研究室迈出了宣传、传承、研究的第一步,晋文化研究室主任宋宇鹏同志开展了《晋国姓氏源流考》专题讲座,讲述了晋国众多姓氏的来源、发展、壮大及没落的过程。同年9月,晋文化研究室王瑞华同志又分享了《西周时期晋国青铜器纹饰》,讲述了晋国青铜器上的纹饰及其文化背景。
 

打开新局面

晋文化研究室制定了专家讲座计划,自2019年始——2023年每年举办两场专家讲座,深入学习和讨论晋文化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2023年这个特殊的年份——曲村天马遗址发掘60周年、晋侯墓地发掘30周年,更是举办了曾引发热议的“浩浩晋国”大型专家访谈活动,将“晋博讲堂”推向了高潮。
2019年4月20日,配合临时展览《革故鼎新 大国担当——晋国改革史主题展》,晋文化研究室宋宇鹏同志分享《晋国改革史》讲座。

2019年5月2日,配合临时展览《和合与裂变——晋与三晋八百年》,我馆邀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田建文研究员开展了《“襟带河汾”说晋国——晋与三晋》讲座。田建文研究员以丰富的文物历史资料,梳理了晋国立国到秦统一之前,晋与三晋(韩赵魏)共八百余年的历史演变脉络。

 
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我馆邀请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谢尧亭教授开展了《晋国故事——从几件晋国青铜器谈起》讲座,通过青铜器解读晋国六百年风云历史。
2020年,为配合“5·18国际博物馆日”开展的临时展览《作车以行陆 技礼渐在途——中国先秦车文化展》,我馆邀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吉琨璋研究员开展了《作车以行陆 技礼渐在途——中国先秦车文化》讲座。因受新冠疫情影响,该讲座通过线上微博直播方式进行分享。
2020年10月1日,为配合临时展览《字里行间五千年》,我馆邀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田建文研究员开展了《从叔虞封唐看文字起源》讲座。
2021年6月12日,为迎接世界文化遗产日,我馆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高江涛老师开展了《寻晋之源——曲村天马与陶寺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讲座。
2021年12月9日,晋文化研究室主任宋宇鹏同志分享了《立鼎河汾 争霸图强——晋国对外战争史话》讲座。
2022年6月11日,为迎接世界文化遗产日晋文化研究室推出两场线上晋国历史文化遗产知识讲座:宋宇鹏同志分享了《晋韵风流——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视角下的晋国文化遗产》知识讲座;王瑞华同志分享了《文物保护 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晋国历史文化遗产知识》专题讲座。
2023年7月25日,晋国博物馆原馆长孙永和同志开展了《古唐·故绛·古曲沃》讲座,讲座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
2023年8月5日,我馆邀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田建文研究员开展了《两周晋都新认识》讲座,并通过晋国博物馆官方微博线上直播分享。
2023年9月26日,为了迎接曲村——天马遗址发掘60周年,晋侯墓地发掘30周年,我馆隆重推出“浩浩晋国——晋国在两周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专家访谈”活动。活动由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吉琨璋主持,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徐良高、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马保春、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陈小三,围绕晋国在两周时期的历史地位,进行了深度解读。访谈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分享,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引发了人们对晋文化的高度关注。
迎接新阶段
为了迎接晋国博物馆开馆十周年,晋文化研究室策划了2024系列专家讲座,并进行线上直播,截止目前已开展3场,得到了广大游客的肯定和网友的高度关注。
2024年3月10日,我馆邀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吉琨璋研究员开展了《龙年说龙——文物中的龙造型和纹饰的演变》主题讲座。
2024年4月13日,我馆邀请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王京燕研究员开展了《揭开无字地书 重现霸业辉煌——襄汾陶寺北两周墓地相关问题探讨》讲座。
2024年5月18日,我馆邀请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谢耀亭教授开展了《观器知礼——晋国青铜器所见礼乐文化》讲座。

 

晋博读书会启动了!

 
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提升素养,也可以浸润心灵、开启心智。为了唤起大家读书的热情,满足大家对知识的渴望,晋文化研究室策划了“晋博读书会”活动,并于2022年起连续举办多期。
2022年度“书香有约——晋博读书会”,共举办5场读书分享会,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席为民副馆长也参与其中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
2023年度“书香伴我——晋博读书会”,共举办7场读书分享会,其中于乐县长的读书分享为本年度读书会的举办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24年度“见龙在田——晋博读书会”,截至目前已举办4场。

读书会的持续开展,提高了职工文化素养,丰富了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广大职工的认可和支持!

  2022  “书香有约——晋博读书会”

 

  2023  “书香伴我——晋博读书会”

 

  2024  “见龙在田——晋博读书会”

 

晋国博物馆上新了!

 
十年来,晋博人始终坚持在传承、探索、研究晋文化的道路上,不徐不疾、不屈不挠,付出了数倍的努力和辛劳,终于在这十年之际的重要时刻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也收获了甜甜的成果。
2023年由晋国博物馆编撰的《襟带河汾——晋国博物馆陈列与精品》一书正式出版了,全书主要有晋国博物馆简介、晋国博物馆陈展序列、晋国博物馆精品文物、后记四部分内容,详细介绍了晋国博物馆的基本情况、展览内容和馆藏精品文物,图文并茂,排版新颖,展现了晋博风采!
除此之外,晋博人也在报纸、杂志、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些有见地、有质量、有高度、有深度的学术性论文或科普性文章,得到了业内外人士的关注和好评。
 
 
 
2022年8月24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公布了“博物馆”一词的新定义,其中将“研究”放到了第一位,体现了学术研究是博物馆职能发挥的基础和保障,对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十年来晋国博物馆,致力于文物保护研究和活化利用,形成了专家讲座与读书分享相结合,发挥个人优势与团队合力相结合的多措并举的学术研究模式,为临时展览、宣教活动的成功举办及文创产品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学术支撑,为讲好晋国故事,中国故事,为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为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做出了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时代新思想的引领下,晋国博物馆将继续提升学术研究水平,深挖文物文化潜力,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014

她千呼万唤,隆重登场;

2024

她垂髻之年,风华正茂!

十年成长,十年锐变;

十年探索,成绩斐然;

晋国博物馆,

她如此厚重,又如此青春;

似锦,似虹,

织秀丽画卷,

绘十载蓝图,

再起航,她扬帆奋楫;

再出发,她策马正当时!

晋国博物馆,

下一个十年,可盼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