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周年征文    十周年征文获奖文章二等奖丨为有源头活水来

十周年征文获奖文章二等奖丨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和晋国博物馆的缘分,说起来,源于一则凄美的爱情故事和一次不太成功的推理。

我钟爱推理,对拨开迷雾寻求未知的真相,总是充满了热情。在我眼中,除了警察与侦探,还有两种职业也犹如侦探一般,在蛛丝马迹间抽丝剥茧,最大限度地想要解开谜题,还原“真相”,他们便是医生和考古学家。

“曲村-天马”遗址就像一部镌刻在三晋大地上的推理小说,从她的神秘面纱被揭开的那一天起,无数的秘密和真相就静待着人们去探寻和解读。遗址中的19座晋侯及夫人墓葬,也犹如一颗颗宝珠,串联起了晋国的烽烟历程。而这些大墓之中,M63号又与众不同。遗址中的绝大部分都是一夫一妻墓,而M63却与M62及M64成一夫二妻并列,她们是谁,她们又和晋穆侯这位国君有着怎样的爱恨情仇呢?

说来也巧,我的工作也和文博相关,曾经运营的公众号要推出“镇馆之宝”的原创栏目,通过文学创作,让馆藏文物幻化成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言说自己的身世之谜。在翻阅晋国博物馆的资料时,我鬼使神差地选中了“杨姞壶”和“玉项饰”。一出三幕戏剧围绕着这两件充满未知之谜的器物徐徐展开。剧中的杨姞是晋穆侯的次夫人,爱玉如痴却心有郁结。晋穆侯对这位次夫人疼爱有加,不忍她心伤苦闷。为了排解她幽怨的情绪,晋穆侯送给她许许多多的玉器,其中就包括那件“玉项饰”。“玉项饰”作为陪葬品与其它精美的玉器一同陪伴了杨姞千年,直到晋侯大墓被发掘时,才被迫分离,陈列于橱窗之内,供更多的人观赏回味。

故事撰写完毕的那一刻,我内心欣喜不已,为能给一件玉器编排如此动人的前世传奇而感到动容。如此这般,我便在心里存下一个念想,如果有机会前往晋国博物馆,我一定要瞻仰这座“独一无二”的大墓和那件凄婉哀伤的古玉。

没过多久,出差曲沃,身临其境,我终于看到了晋穆侯次夫人大墓。俯身看去,椁室之内,晕黄色的灯光添加了更多的神秘感,墓底摆放着那件著名的玉组佩。墓主人早已化为尘烟,无处可寻,但墓室的规制远超他人,煌煌大观,令人喟叹。我驻足良久,思绪万千,甚至想象着我“精心”编写的故事场景。时间有限,我仅能走马观花,俯看了车马坑,观赏了晋侯鸟尊,浏览了晋国文物,唯独没有找到那件“玉项饰”。

如果故事仅仅停留在此时此刻,也就不会再有对晋国博物馆心心念念的此时此刻了。出于对杨姞的“钟爱”,离开博物馆后,我再次翻找起关于晋穆侯“次夫人”的种种故事。这一次,我却看到另外一个“宫廷”故事。也许根本没有“杨姞”这位次夫人。能够享受双墓道这样超规格、超等级的大墓,怎么可能是一位亡国之女,没有显赫的身份,她又如何“挑战”一夫一妻的祖制和规矩呢?当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掌握了更多的“新证据”时,原有的结论就可能被推翻。在新的推理下,这位“次夫人”也许就是那位著名的齐姜夫人,她的儿子便是辅助周天子迁都洛邑的晋文侯。因为晋文侯护助周天子有功,晋国地位卓然拔高,文侯和母亲齐姜氏才能配享双墓道大墓。

原来如此,我操之过急的“推理”,也许可以撰写一个吸引眼球的爱情故事,可对于历史的推理却需要更加严谨的论证。宋慈在《洗冤集录》的序言开篇便说: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对于“推官”,“初情”是案件的发端与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考古学家,“初情”便是考古的现场与原址,只有重新深入原点才能发现“核心证据”,拨云见日。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晋文化的渊薮之处和滥觞之地,曲沃也像一部悬疑重重的推理小说,抽丝剥茧,寻迹追踪,解开晋国的种种谜题与疑惑,体验晋文化的深远与厚重,怎么能不到晋国博物馆这个“源头”走上一遭。

晋国这部厚重深远的大书在晋国博物馆里徐徐翻开序章,一字一行都撰写和镌刻在一处处车马坑、一座座晋侯大墓、一件件出土文物之中。你只有站在车马坑之上,才能听到厉兵秣马、箭簇铿锵之声,感喟晋国霸主的军事实力。你只有驻足鸟尊之前,让它神秘且高傲的姿态吸引你的目光,才能穿越时光,进入到春秋时代,身临晋国励精图治、文治武功,开创霸业的风云激荡之中。你只有环顾座座晋侯大墓,才能追寻晋国文脉的绵延与幽深,让本就是晋人后裔的自己铭记来处与去处。

读懂晋国这部“悬疑小说”,唯有走进它的源头——晋国博物馆,驻足、凝视、感喟、欣赏,那些充满魅力的谜题正在期待“念念不忘”的你我,一起寻找被时间隐藏的答案。

 

作者简介

冯江涛,山西临汾人,现就职于山西日报传媒(集团)文化会展有限责任公司,业余从事文学创作,有作品发表于《北京文学》等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