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十周年征文    十周年征文获奖文章二等奖丨晋国博物馆给我一张名片

十周年征文获奖文章二等奖丨晋国博物馆给我一张名片

晋国博物馆给我一张名片

 

首先做个主题主角推介。晋国博物馆:依托“20世纪一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而兴建的山西省第一座集文物收藏、研究、保护和展示为一体的,完整展示“晋文化”风貌的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也是全国比较重要的一处“晋文化”研究基地。再进行自我介绍:卢婧,女,硕士研究生,文博馆员,山西省金牌导游,2011年就职于曲沃县晋国博物馆至今。

“晋国博物馆卢婧”就是我的名片。

要讲我与晋国博物馆的故事,那得从学校毕业说起,那时博物馆主体建筑刚刚完工,展厅还是毛坯状态,序厅里可以看到几根通向房顶的柱子和一排展板,而我就是陪着这些展板见证晋国博物馆的建设直至开馆。记得那时地面还是凹凸不平,但展板摆放却很是有序,第一块是曲村天马遗址的平面图和基本介绍,第二块是晋国博物馆的鸟瞰图,图片中可以看到整个博物馆就像一枚印章,镌刻在曲沃这块土地上,第三块之后则是晋侯墓地出土文物的介绍,包括鸟尊、编钟、玉组佩等等即将展示的重要文物。彼时我们的工作内容除了学习晋文化系列知识外,就是向视察工作的领导和来宾介绍这些展板,尽管只是些图片,但我们也讲得津津有味,就像置身于未来的晋博展厅。

2014年6月8日是世界文化遗产日,山西省政府将山西主会场选择在即将开馆的晋国博物馆,晋国博物馆决定将这一天作为试开馆日。试开馆前夜是我们所有晋博人的不眠之夜,那一晚,全部人员在展厅加班布展,当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摆放在大家面前时,那种震撼程度难以言表。我们深知,这些文物就是活生生的厚重历史,就是沉甸甸的深邃文化,他们承载着当代人对于晋国历史文化的探索追寻,也寄托着我们晋博人的梦想和使命担当。

8日试开放当天,晋国博物馆迎来了首批游客,当众多观众涌入博物馆那一刻,我竟然有些手足无措。那天,观众大多是本地及附近县市的,加之对晋国博物馆期待已久,大家迫不及待地拥进展厅直奔文物展柜一睹文物芳容,我作为讲解员似乎成为了被忽视的存在,也突然感觉自己准备的那些洋洋洒洒的讲解词没派上用场,尴尬之余,也顿时明白讲解工作之不易。馆领导也意识到一些现实问题需要修整,于是,为了更好的满足接待需求,博物馆又进入闭馆整修阶段,作为一线的工作人员,我也要进行回炉深造,完善接待流程,充实讲解内容,提升服务质量。

2014年国庆节,经过认真修整完善,晋国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那一天,讲解室里准备好了讲解用的设备、消毒的湿巾、激光笔,不参与讲解的同事也做好了各种后勤保障工作,为我们准备了热水、金嗓子喉宝等保健品,大家心情迫切、严阵以待。还记得有同事跟第一个买门票的观众合影;有同事担心我们落空,主动去问需不需要讲解员;还有细心的同事随时关注我们水杯里水的温度……那一天,开馆便是个大仗硬仗,我们十几个讲解员,平均下来都讲解了6个批次,而我在第一天,就得了讲解冠军,讲解了7批次。按一个批次一个小时计,那天除了半个小时吃饭时间,其余都是在展厅度过的,那一天可以说是马不停蹄、不知疲倦、激情满怀,恨不得把积攒了三年的能量,全部输送给支持晋国博物馆建设发展的人们。

自从干上这份工作,就几乎忘却了节假日的存在,因为别人的节假日就是我们最忙碌的时间段,大量游客都是在这期间来参观,尤其在五一、国庆、春节等等小长假期间。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放假出门休闲旅游是一种奢望。不仅如此,作为女儿、母亲、妻子……在家庭和单位之间,往往难以取舍,单位距离家20公里,早起上班一走一天,照顾孩子吃饭、接送孩子上下学似乎都跟自己无关,两边家里的大事小情一般都指望不上,每想及此,总有一些愧疚。

当然,在晋博这个大家庭得到的温暖无疑是我最大的宽慰。在紧张的讲解间隙,同事们递过来一杯热水、一块毛巾,馆领导翘一个大拇指、说一句加油,所有的委屈和疲惫顿时都化为乌有。

记得2015年的国庆节,家里的人因事都出了远门,只留下我和两岁半的女儿,国庆节人流量大,我们均不能请假,但孩子要照顾,在申请馆领导同意后我把孩子带到了单位。当然了,工作讲解期间是肯定不允许带孩子的,所以,我去讲解,便把孩子留在办公室,由还没有分配到工作任务的同事照看,这个同事要上岗了,就交给下一位同事,就这样,一个接着一个传,传到我中场休息,就照看一会,再有了任务,就又转手交给同事……那几天,孩子就像接力棒一样,在一位又一位的同事手里交接着,并得到悉心照顾,我也顺利完成了假期讲解任务。时至今日,每每想起,我依然心存感激,非常感谢姊妹兄弟般的同事们曾经给予的帮助。

近年来,晋国博物馆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先后被列入国家4A级景区、国家二级博物馆的行列,而我也在博物馆的发展中得到了快速进步。2015年我编著的作品《中国的寺院》由希望出版社出版,自此,我结合专业所长,不断加深对文物工作和博物馆工作的思考,撰写的《晋国博物馆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关于遗址博物馆开展科研的思考》《从一套玉组佩看“文侯勤王”的历史意义》《“瞩目春秋——春秋五霸文物联展”策展有感》《典故里的晋国》等近20篇具有学术性质的论文,先后在中国文物报、环球人文地理、文史月刊、旅游纵览等报刊发表。我还喜欢从曲沃的风土人情中体味厚重的晋文化,《烟火气中看陶器》《走进晋国博物馆,聆听千年晋国兴衰史》《家乡美食饸饹面》等文章,先后在山西日报、临汾日报发表。同时,我还积极参加业内培训,全方位多角度提升自身综合素质,2018年参加了国家艺术基金在清华大学举办的文创人才培养项目,2019年参加河北卫视《成语天下》节目录制,取得第七名的成绩;2020年参加山西省金牌导游大赛,荣获“山西省金牌导游”称号;2022年参加山东卫视《黄河文化大会》节目,获“黄河文化推广大使”称号;2023年参加内蒙古卫视大型文化综艺节目《长城长》第二季录制,荣获“优秀团队”称号……每一次实践活动都是一次磨砺挑战,每一场经历都在收获更好的自己。

十余年弹指一挥,我见证了博物馆的发展,而博物馆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晋国博物馆卢婧”,这是我讲解时向大家自我介绍的开篇语,十几年来,伴随讲解无数遍,晋国博物馆和卢婧也始终相濡以沫、相扶相长,我热爱这里的一切,我感激晋国博物馆!

因为晋国博物馆我被更多人识晓,而晋国博物馆也因我让更多人难忘。也许,这就是大家所说的名片吧。

 

作者简介

卢婧,山西曲沃人,晋国博物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