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发掘史展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以北京大学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为主、600余人次参加的联合考古队在曲村——天马遗址先后进行了十余次的考古发掘。发掘史展廊,用实物、图片和场景复原等方式,向大家展示了曲村——天马遗址的发现和发掘的过程,讲述了三代考古人半个世纪的考古历程,再现了那段艰辛的探索之路。
发掘史展厅用文化探方的形式展示了曲村——天马遗址的地理位置和历年调查、发掘的时间、地点。探方法是考古发掘中的常用方法,考古人员将遗址划分成多个正方形方格,一般有5x5米,1x1米等几种规格。探方之间留有隔梁,目的是发掘完成后用来观察遗址地层的剖面。曲村——天马遗址的发掘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曲村——天马遗址东起翼城天马村西,西至曲沃曲村镇西,南临滏河岸,北接桥山南麓。遗址东西长3800米,南北宽2800米,总面积近11平方公里,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考古学家就在此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成果。
曲村——天马遗址文化积淀丰厚。除有以晋文化为主的“公墓区”和“邦墓区”、居住址外,还有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夏文化、两周文化以及战国至清代文化遗存,可以说,这里展现的是一幅中华文明发祥史及其源流的历史画卷。经考古发掘得知,晋国早期墓葬主要分布在两个区域,一是位于曲村村北、遗址西部边缘的中小型墓地,即邦墓区;一是位于北赵村南、遗址中部的晋侯墓地,即公墓区,也就是晋国博物馆所在的位置。晋国博物馆就是依托曲村——天马遗址而兴建的一座专题性遗址类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