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知识百问百答(4)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承载着时光的记忆和岁月的沉淀。博物馆所展示的每一件展品背后,都蕴藏着一段故事,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感受文化魅力,我们开设了“博物馆知识百问百答”专题,以问答的形式,带领大家走进博物馆,触摸历史温度,感受文化力量。
什么是国际博物馆日?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什么?
一、什么是国际博物馆日?
国际博物馆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是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并创立的,定于每年的5月18日。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社会功能。
二、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什么?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确定为“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The Future of Museums in Rapidly Changing Communities)。这一主题聚焦于全球快速变革背景下,博物馆如何重新定位自身角色,成为连接传统与创新、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国际博协发布的主视觉海报以“未来是流动的”(The Future is Fluid)为设计理念,采用动态渐变色彩与自由流动的几何形态,象征博物馆的适应性与可塑性。各国博物馆可基于此模板进行本地化创作,如中国部分博物馆将传统书画元素融入海报设计,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晋国博物馆在这张海报中,选取了数件具有代表性的晋侯墓地九代国君墓出土器物,它们是晋国历史发展的实物见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们与博物馆一起,跨越时空,让过去与现代对话。
三、核心内涵解读
(一)社会变革中的文化守护与创新
在全球化、科技革命、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推动下,社会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面临深刻转型。博物馆需超越“历史守护者”的传统定位,主动参与文化身份的重构与创新,既要保护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连续性,也要通过展览、教育等活动回应当代社会议题,如气候变化、移民融合等。
(二)围绕核心主题,国际博协进一步提出三个分议题:
1.非物质遗产的活态传承:通过数字化技术、社区合作和教育项目,将传统技艺、节庆等融入现代生活,增强文化多样性。例如,中国计划通过非遗展演、文旅推介等活动,促进文化遗产的现代转化。
2.青年力量的激活:鼓励青年参与博物馆治理、策展及教育项目,使其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驱动力。中国将重点展示青年在文物保护、文创开发等领域的创新实践。
3.新技术的融合应用:探索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等技术在展览互动、文物修复及管理中的潜力,平衡技术真实性与文化表达的深度。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不仅是对博物馆功能的重新审视,更是一场全球性的文化行动倡议。通过守护遗产、激活青年、拥抱技术,博物馆将从静态的“记忆容器”转型为动态的“社会创新引擎”,在快速变迁中锚定文明的价值坐标。
部分内容来自《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