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众教育    博物馆知识百问百答(5)

博物馆知识百问百答(5)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承载着时光的记忆和岁月的沉淀。博物馆所展示的每一件展品背后,都蕴藏着一段故事,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和发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馆,感受文化魅力,我们开设了“博物馆知识百问百答”专题,以问答的形式,带领大家走进博物馆,触摸历史温度,感受文化力量。

 

博物馆展厅为什么大多比较昏暗?

为什么禁止使用闪光灯?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断提高,到博物馆“打卡”逐渐成为一种时尚。走进博物馆,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惑:展厅的光线为什么总是比较昏暗?为什么规定禁止使用闪光灯?这背后其实藏着文物保护的科学密码。

 

天然光环境的光源是太阳,人工光环境的光源是灯光。在藏品保存环境中,不论是那种光源产生的光辐射都对藏品有损,特别是对光线敏感的文献、档案、书籍、拓片、图片、皮革、皮毛、羽毛、丝毛棉麻纺织品、绘画、木器漆等有机质地藏品。光辐射的破坏力主要是紫外光,红外线和可见光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紫外光具有足以使有机物化学键断裂的能量,使有机质地藏品损坏。红外光是热辐射线,藏品被红外光照射,使被照物表面及内部温度急剧上升,产生内应力,会出现翘曲、龟裂等现象。

所以博物馆展厅灯光比较暗一是为了保护文物,减少光照对书画、纺织品、漆器等敏感藏品的损害;二是减少反光,展厅减少光源可以减少玻璃展柜及文物表面的反光,便于观众参观;三是氛围营造,昏暗光线配合局部照明,可以突出展品细节,观众可更直观、清晰地观察到文物上的小细节,注意力也更集中,更能获得沉浸式观展体验。

 

闪光灯属于强光,瞬间强光含高浓度紫外线和红外线,会加速颜料分解、织物纤维断裂(如油画褪色、古籍纸张变脆)。闪光灯的热量虽短暂,但频繁使用会使文物长期处于温湿度波动中,热胀冷缩,对漆器、木质器物等造成慢性损伤。部分文物(如壁画、脆弱有机质文物)对光线极其敏感,频繁剧烈的光线变化可能干扰文物稳定性,引发不可逆的化学变化。因此,博物馆一般禁止使用闪光灯。

总之,昏暗环境和禁止闪光灯都是通过控制光照强度与成分,最大限度延长文物寿命,平衡“展示”与“保护”的需求。